找到相关内容121篇,用时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《法华玄义》所引重要经论看智顗的思想结构

    是指修行所观之对象,这些对象并不等于绝对客观真实的对象,而是缘于不同修行对于唯一实相之不同理解或者施设而被定立出来,但其最终目的皆要令修行于最究竟之实相之中。故因所观不同,而有种种境说,智顗将...,凡有三转。一云:是相如、是性如、乃至是报如。二云:如是相、如是性、乃至如是报。三云:相如是、性如是、乃至报如是。若皆称如,如名不异,即空义也。若作如是相,如是性者,点空相性,名字施设,逦迤不同,即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446642.html
  • 禅宗之理的概念与心的关系

    圣无异,境智无二,理事俱融,真俗齐观,染净一如,佛与众生,本来平等一际”,与菩提达摩之理或理行说,意思相当。修行在证得实性(诸法实相)时,能超越一切事象之对立,而完全了解其本性。“理”则表示此般若...三、心与理之相对应的关系   《楞伽师资记》中引求那跋陀罗之语云:“今言安心,略有四种。一背理心,谓一向凡夫心也。二者向理心,谓厌恶生死,以求涅槃,趣向寂静,名声闻心也。三理心,谓虽复断障显理...

    邓克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646648.html
  • 三论宗主要典籍之评述

    心者生信解。又为弥勒说菩萨行,令已成熟甚深般若;(四)、第四十五品至第六十六品为“实相般若”,主要讲说魔幻魔事和阿鞞跋致(不退转)相,令久修之人功深不退;(五)、从第六十七品至经末为“方便般若”,...四部大经篇幅太长,不易讲说。所以又列举此四部小经作为讲说三论义理的经论依据。如《大乘玄论》卷五中说兴皇朗讲三论,每次方式不同,共有十条。其中第七条说:“七或直唱《无行》、《佛藏》等经,然后论,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546712.html
  • 僧教育制度之建立(下)

    普通教理级,  五高等教理级,  六者禅观专修级,  七者弘化院选修级。  一个沙弥由初学院至成就一个最完全的僧才,必须经历此七级教育方能完成。  今将五院、七级之关系,配合八类教育之进程,制成...专门教育之(尚有40%)。本部除在律仪方面继续加强外,另外授以较实务性之课程,以作为常住或教界工作之准备。培养基础佛门事务僧才为其教育目标,为满足人才之迫切需求,此部学程缩为一年,毕业后授予,《...

    法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2446728.html
  • 《净度三昧经》与人天教

    佛教经典中也是经常可见的。《法句经》中即有类似的表现:  恶地狱,行善上升天。  慧人护戒,福致三宝。名闻得利,后上天乐。  意不多求,如是三事。死则上天,常自摄身。慈心不杀,是生天上。[15] ...提谓波利经的历史〉[2] 一文中有所论述。佛教史上对人天教有著详细研究的是华严宗的宗密(780~841)。他在《原人论》中,把佛教的教说自浅而深分为五个阶段,最初阶段即为人天教。人天教为初心说三世业报和...

    姚长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5947260.html
  • 重温心史黯回肠--游侠先生追忆

    妙境,虽一生惊涛骇浪,经历不可谓不丰富,然其为人毫不世故,为文更无江湖气,从不东引一句,西抄一句,以炫耀自己博学。无论长篇短简,落笔古彩斑斓,非老于文字,难得其趣。而先生之学,依我看,《欧阳竟无...大乘庄严经论》卷一说:“佛语有三相,一修多罗,二者显示毗尼,三不违法空。”此三相,在凉译坚意的《大乘论》卷上,亦称之为三法印,其第三不违法空,即云“不违法相”,可见法性法空都是法相。是故法相是...

    许树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1347287.html
  • 汉藏的佛性论

    今言安心, 略有四种:一背理心,谓一向凡夫心 也。 二者向理心,谓厌恶生死,以求涅槃,趣向寂静 ,名声闻心也。 三理心,谓虽复断障显理,能所 未亡,是菩萨心...行。 理,谓藉教悟宗,深信含生,凡圣同一真 性, 但为客尘妄覆,不能显了,若也舍妄归真,凝住 壁观, 无自他,凡圣等一,坚住不移,更不随于言教 , 此即与真理冥状,无有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247444.html
  • 释法照著: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

    生、老死的生命历程。因此对应十支缘起法15的话,六即是六根,名色是六境,识支是六识,触即是六触。虽说两处的根、境、识在顺序上相反,然而三可看成“认识关系”上的互动,同时存在而没有时间先后之分,所以...”,如经云:  彼沙门、婆罗门言世间自造者,是沙门、婆罗门皆因触因缘。若离触因而能说,无有是处,所以何?由六身故生触,由触故生受,由受故生爱,由爱故生取,由取故生有,由有故生生,由生故有老、死、...

    释法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3947972.html
  • 大乘经教育思想及其方法之研究----以《妙法华》为主轴

    很远就听到佛说《法华》,有无量千百亿菩萨前来听受,又问:“如佛灭后如何能得到《法华经》?”佛说:“一为诸佛护念;二者殖众德本;三正定聚;四发救一切众生之心。&...lsquo;勿论此花不如法,所以何?是花无所分别,仁者自生分别想……’”   (注15)《楞伽经》,大正,十六,页514,下;517,下。   (注...

    李志夫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5448439.html
  • 释恒清著:《宝性论》的研究(2)

    佛教均注重的实践德目。如五根(信  、精进、念、定、慧)就是以信为首。《大智度论》也说:“佛法大  海,信为能,智为能度。”关于所信之法,诸经论各有其强调。  《杂阿含经》举佛法僧圣戒等四证净信。...。是究竟大乘道。信如来者,  有是大利益,不谤深义。”(注153)  《胜鬘经》说有三种善男子善女人,能甚深的如来藏大乘道,  故被称为“真(佛)子”。第一类为能“自成就甚深法智”;第二  类...

    释恒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0448457.html